狗脊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海钩沉从药用植物狗脊看荒乱的本草史 [复制链接]

1#

药海钩沉:从药用植物狗脊看荒乱的本草史

狗脊,是临床常用的一味植物药。现今的中药类著作在讲述狗脊时,一概讲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但是纵观古代本草中的狗脊,其真实的境况却是一波三折,涉及至少3种植物,2次异变。魏晋之前的狗脊为长托菝葜SmilaxferoxWall.exKunth;唐宋时期的狗脊为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f.)Sm.及其根茎外形相似的多种蕨类植物;明清时期的狗脊则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也是延用至今的狗脊。由狗脊的药用异变可窥药用植物史一斑,植物药用并不是亘古至今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是复杂多变的。

狗脊药用的记载始自《神农本草经》,是书只是记载了其药用功效为“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并没有记载其植物形态,能够参考的只是别名“百枝”。魏时的《吴普本草》中始载其形貌为“如萆薢,茎节如竹,有刺。叶圆青赤。根*白,亦如竹。根毛有刺。”吴普也引用《岐伯经》说:“茎无节,叶端圆,赤,皮白有赤脉。”南朝梁时《本草经集注》中载“今山野处处有,与菝葜相似而小异。其茎叶小肥,其节疏,其茎大,直上,有刺,叶圆有赤脉。根凹凸巃嵸如羊角细强者是。”吴、陶两人笔下的狗脊为长托菝葜SmilaxferoxWall.exKunth。魏《广雅》亦曰:“菝葜,狗脊也。”西晋《博物志》也云:“菝葜,与萆薢相乱,一名狗脊。”

唐代《新修本草》中却别有看法,载“此药,苗似贯众,根长多歧,状如狗脊骨,其肉作青绿色,今京下用者是。陶所说,乃有刺萆薢,非狗脊也,今江左俗犹用之。”苏敬说陶弘景在长江下游江浙所用的狗脊是“有刺萆薢”长托菝葜,并不是狗脊,真正的狗脊为“京下用者”。宋代《本草图经》中对狗脊描述为“根黑色,长三、四寸,两指许大;苗尖细碎,青色,高一尺以来,无花;其茎、叶似贯众而细,其根长而多歧,似狗脊骨,故以名之。其肉青绿,春秋采根,曝干用。今方亦用金毛者。”苏颂记载的狗脊品种较丰富,既有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f.)Sm.也有根茎外形相似的多种蕨类植物,还包括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载:“狗脊,苗尖细碎青色,高余尺,无花,其茎叶似贯众,根长尺许而多歧,肉作青绿色,亦有黑色,形似狗脊骨,故以名之,今方亦以金毛者为胜。”《本草纲目》讲“狗脊有二种:一种根黑色,如狗脊骨,一种有金*毛,如狗形,皆可入药。”清代《本草述钩元》说“黑色长三四寸,形如拇指,又似狗脊,凸凹巃嵸,有硬黑须簇之,其肉青绿色,春秋采根,曝干用。又一种有金*毛如狗形。皆可入药。”《本草正义》说:“狗脊,本有二种:一种似狗之脊骨,古之所用也;一种有金毛,而极似狗形,今谓之为金毛狗脊。”从明清时期的药用狗脊“以金毛者为胜”“皆可入药”等表述可知该时期的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已后来者居上,逐步成为狗脊的药用来源。

从秦汉时期至今,年的药用历史繁杂多变。而今的狗脊已然是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魏晋时期做狗脊用的长托菝葜SmilaxferoxWall.exKunth早已经被唐宋时期所淘汰,而唐宋时期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f.)Sm.及其根茎外形相似的多种蕨类植物时至明清时期也逐步被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锁替代,而今,显然是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为正宗的狗脊了。不过,在当代不少中药学著作中,提及狗脊,依然是讲源自《神农本草经》,但是其基源明明却是明清至今的基源,今日之狗脊早已并非年前的狗脊了。如是,颇有挂狗头卖猪肉的感觉了。然否?一笑了之。

还原真实的历史

才是对古人最大的敬重

VX:beijing

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

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

狗脊Woodwardiajaponica

狗脊Woodwardiajaponica

半夏秋时

谢谢鼓励,再接再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